北方海區(qū)2020年冬季換標作業(yè)正如火如荼地進行,很多小伙伴不禁要問,冬季為啥要換標呢?于是,小編快馬加鞭整理了一份科普貼,帶大家一起漲知識!小本本快拿好,要記筆記啦!
相信看過《林海雪原》的小伙伴都知道,北方冬季那是賊冷滴,深山老林更是積雪滿滿,厚度有一人之高。同樣,受冬季寒冷空氣影響,在北方海區(qū)廣袤無垠的海面上,入冬后,海面也會不斷結(jié)冰,每年12月至次年3月,遼東灣、渤海灣、萊州灣和黃海北部等水域都會進入“冰川時代”,其中尤以遼東灣冰情最盛。巨量海冰踏著海流和潮汐,攜著海風,上演著一出出“鬧海”大戲。嚴重時,50%的海面都會被冰層覆蓋,部分地區(qū)冰層厚度可達1米。
渤海屬內(nèi)陸型海域,水深較淺,受外海的影響較小,海水鹽度相對較低,冬季在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下,可形成大范圍的海冰區(qū)。冰封滄海,那是遼東灣的另一番壯美景象,是另一種氣度和神韻。圖為海面上大片的蓮葉冰。碎冰塊隨著海風和浪潮涌動,彼此間不斷碰撞,邊緣形成一圈凸起,且形狀近似圓形,猶如海上的萬千蓮葉,故而得名。
海冰,與海嘯、風暴潮、災害海浪和赤潮并稱為海洋5種主要災害,素有“白色殺手”之稱,破壞力主要表現(xiàn)為在風和海流的作用下產(chǎn)生巨大推力,以及海冰膨脹帶來的巨大擠壓力量。一塊6平方千米大、1.5米厚的冰塊,在流速不太大的情況下,撞擊力就可以達到4000噸,1912年4月發(fā)生的“泰坦尼克”號客輪沉沒,是上世紀海冰造成的最大災難之一。
夏季燈浮標
那么話說回來,如此大的海冰破壞力,咱們“高粗胖”的夏季燈浮標可是“無福消受”,雖然夏季燈浮標底部一般會配有一塊4-5噸重的沉石,防止其偏離標示位置,但是海冰巨大的推力會導致夏季燈浮標與沉石鏈接的系固錨鏈斷裂,導致航標不再受沉石約束,俗稱“跑標”。海冰的膨脹力也特別驚人,能把被冰凍住的夏季浮標擠壓變形,使標體破裂進水。當海水溫度降到-1.5℃時,1000米長的海冰就能膨脹0.45米,“白色殺手”的稱號名副其實。
為了避免冬季海冰的不利影響,每年冰期來臨前,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便會開展冬季換標作業(yè),將具有助航功能的夏季燈浮標換成抗冰性能更好的冬季冰標,確保船舶航行安全。
冬季換標作業(yè)
那么,冬季冰標有啥特點呢?下面是重點啦,敲黑板!!!


一是結(jié)構(gòu)強,受力面積小。冰標上部錐形的結(jié)構(gòu)可以減少海冰的膨脹壓力,其較小的受力面積可以有效減少海冰正面推力,我們經(jīng)常可以在冬季的海面看到冰標后面拖起一條長長的尾巴,那是因為流冰被冰標分開后會出現(xiàn)一條狹窄的“無冰帶”,宛若冰標在海冰中“航行”。
二是能夠“隱藏”,避其鋒芒。當大面積海冰襲來,或海面冰封嚴重時,冰標的結(jié)構(gòu)可以保障它隱藏在冰層之下,待大塊海冰伴隨海流飄走,便可重新破冰而出。冰標上部燈器強度高,防水性好,因此,即使隱藏在冰層下方,依舊可以保證其不受破壞。
接下來,可能又有小伙伴會問啦,那小編你說的冰標我已經(jīng)見識了,我還見過一座像高舉的蓮花臺般的助航標志在海面屹立,它是什么呢?下面讓小編給大家繼續(xù)科普吧!
活節(jié)式燈樁倒運
巡檢活節(jié)式燈樁燈器
圖中這枚高舉的像蓮花臺般的助航標志是活節(jié)式燈樁。活節(jié)式燈樁一般設在近岸處、水深不大的地方。一方面其細長、高大的標體可以有突出的辨識度,能更好指導船舶航行,起到助航及警示作用,另一方面它有跟冰標一樣的抗冰性,細長的圓柱形標體能夠大幅度降低海冰膨脹壓力,面臨大面積海冰可以隨時“臥倒”降低傷害。活節(jié)式燈樁側(cè)面配有爬梯,可以方便航標人員登上“蓮花臺”巡檢航標燈器, 圖中正是2019年冬季冰期來臨后,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營口航標處工作人員巡檢活節(jié)式燈樁燈器,以保障冰期助航效能。